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五章 结交(2 / 2)


文种望着那条腰带,一个计策在脑海中渐渐成形,相较于不听话的夷光,郑旦这枚棋子,或许会更好用。

没人知道文种在想什么,他也没有告诉任何人,从那以后,他开始刻意结交公子山,后者性子单纯,文种又是八面玲珑,口舌巧妙之人,很快便熟络了,经常一起饮酒登山。

夷光死而复生的事情,果然没有引起伍子胥的怀疑,只当是她运气好,逃过一劫。

虽然没能杀了夷光,令他很是遗憾,但并未再急着动手。一来,后者在宫中养伤,夫差又看得,难以下手;二来,他忙于秋旱一事,暂时抽不出空来。

伍子胥几经思量,采取了范蠡的建议,从越国调粮储于粮仓的同时,也调取大量种子,开垦荒地,扩大种植。

冬去春来,正如范蠡所说,这是一个好春,春风化雨,春雨绵绵,滋润着干旱了一个秋冬的土地同时,也预示着这一年会是一个丰收之年。

可令伍子胥没想到的是,一直到了春末,那些播下去的种子,无一株抽芽,把土挖开后,发现种子早就已经烂掉了。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此时,不知从哪里传起了一个说法,说是吴国攻伐越国之时,杀人太多,之后又不肯善待越民,上天震怒,故而降下灾难。

伍子胥听闻此事后,大是震怒,认为是有人妖言惑众,当即派人严查,却怎么也查不出来。

每年春天播种,秋天收割,如此方才保证百姓有粮吃,如今春播失败,意味着秋天将没有粮食可收,到时候,一定闹起大范围的饥荒,这是吴国所不能承受之痛。

夫差自然也听闻,他对伍子胥本就不满,借着这次的事,狠狠训斥了一番,并让他立刻设法补救。

伍子胥既要应付夫差的斥责,又要想着补救之法,整日焦头烂额,别的都好说,唯独这粮草问题,着实要命。

民以食为天,吴国看似强大,其实因为连年战争,早已经外强中干,若是再出饥荒,必然大乱。

要是夫差听他的话,杀了越王,将越国彻底吞并,便可补充国库与粮仓,不至于这般被动,都怪伯嚭那个小人误国。

唯今之计,只能从越国调粮,虽说会引起越国百姓不满,但眼下吴国百姓温饱才是最重要的,要是那些越民当真胆大包天,敢犯上作乱,派兵镇压就是了。

在得知伍子胥的打算后,范蠡主动请缨,愿前往越国调粮,伍子胥一番思索后,答应了他的要求。

一来,范蠡曾在越国为官,熟悉越国形势,便于交涉;二来,范蠡既然投奔吴国,理应出力。

在范蠡起程赶往越国时,文种也悄悄开始了他的计划。这日,他像往常一样约公子山登高饮酒,正相谈甚欢之时,忽地低眉叹息,神色郁郁不展。

公子山搁下酒杯,疑惑地道:“文种兄为何这般模样,可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文种起先不肯说,直至公子山再三追问,方才道:“在下倒没什么事,就是担心在宫里的郑娘娘。”

公子山眉目一动,“你是说……郑美人?”

“是啊。”文种望着亭外殷红如火的枫林,沉声道:“在下前两日得知郑娘娘不止被大王禁足在鸣凤宫,还要被那些美人、才人还不肯罢休,经常暗中刁难,再加上思念故国,整日以泪洗面,度日如年。”

公子山疑惑地道:“我也曾去看望过郑美人几次,瞧着还好,并未像文兄说得那样。”

文种苦笑道:“郑娘娘生性善良,自不愿外人为她担心,在下原本也不知道,还是托人送东西进去的时候,才知晓的。”顿一顿,文种道:“郑娘娘出身贫寒,来到吴国之后,更是艰难,直至遇到在下方才算是安定了一点,在下也一直将她当成亲妹妹一般照顾,可惜……”他叹息道:“宫墙高筑,在下除了偶尔托人送些东西去之外,什么都做不了。”

公子山原本就对郑旦情根暗种,文种这番话更是令他怜心大起,遂道:“文种兄莫急,我会多去鸣凤殿看望郑美人,至于王兄那里,我也会设法劝说。”

听到这话,文种露出欣喜之色,但很快又被忧愁所覆盖,摇头道:“二公子心善,可惜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再说了,宫中人心险恶,二公子一片好意,落到别人嘴里,不知会变成什么样,指不定还会连累二公子。”说到这里,他又长叹道:“罢了罢了,或许这就是她的命吧,注定一世孤苦伶仃。”

他越是这么说,公子山越是不舍,忍不住道:“难道就真没别的法子吗?”

“有,但是……”文种面露为难之色,迟迟不曾说下去,公子山着急地催促道:“既然有法子,就赶紧说,莫要吞吞吐吐。”

文种咬牙道:“大王对郑娘娘成见已深,想要他们二人冰释前嫌,根本不可能,至于宫里的那些个才人美人,想要她们善心大发,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唯一的法子,就是让郑娘娘离开王宫,如此才能真正清静安宁”

公子山一惊,“你想让王兄贬她出宫?”

“不。”文种摇头道:“昔日太湖湖畔,大王当成全城百姓的面将郑娘娘风风光光地迎入宫中,册封美人,若是这会儿送出宫,岂非成了食言之人?再者也会引起越人的不满;正因为种种考量,当初得知真相后,大王才未将郑娘娘贬出宫,如今又怎么会旧事重提?”

公子山颔首之余,又疑惑地道:“那文种兄何以说让郑娘娘离开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