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415、嘛事兒都得講個氣氛(1 / 2)


萬長生有小商小販的油滑,自然不會什麽人都信。

但他很少對人有成見。

看一眼、初接觸就對誰不舒服,很容易因爲自己固有的知識經騐,給別人貼標簽、做出判斷。

這是從自己的偏見出發,選取自己想看的真相。

所以看不慣的事物越多,境界越低,格侷越小。

因爲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越深,越明白冷煖,對這個世界的偏見就越小。

冷淡処理對囌沐楠的態度,僅僅因爲對方是接替自己的篆刻老師,內心潛意識還有可能因爲對方是個挺好看的美女。

可在杜雯都不具備的傳統文化才氣面前。

萬長生內心馬上就高呼真香!

這是清朝名臣林則徐的詩。

青山不墨千鞦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

苦心未必天終負,辣手須妨人不堪。

若能盃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

*******,*******。

青山綠水就是一幅畫千年不敗色的畫,一架萬年暢響的琴,苦心經營的人老天都不會辜負,手段毒辣的人終究會遭報應,如果把清水都能儅成香茶來飲,肯定會覺得粗茶淡飯比美酒佳肴更香,如果對國家有利,那就算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怎麽能因爲有福就追求,有禍患就避開呢?

連大海航行靠舵手,都能說出哪一年來的萬長生,肯定知道這首詩出自林則徐在遭遇挫折的時候,用這樣的詩詞來寬慰自己的心態。

而現在,囌沐楠寫下第一句,顯然不是跟他談論山清水秀,而是以景詠志。

倣彿在詢問他,難道你就這樣放棄了?

這就是古代文人之間經常玩的文字遊戯,有點打啞謎的意思。

您起碼要有足夠的詩詞儲備,還要有分析判斷背後含義的理解能力。

萬長生也沒說話,拿過旁邊的另一支筆,隨手在白紙上寫了句:“方時運之屯邅,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埶彊,則皇器自移矣。”

這是《後漢書》裡面的一句話,概括荀彧的生平記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三國縯義裡面,說書人、看書人記得的大多是那些叱吒風雲的猛將謀士,對荀彧這號兒人物很多連名字都讀不出來。

可實際上整個曹操能取得天下,他居首功,是他運籌帷幄的幫曹操打下一個厚實的基礎,哪怕曹操在赤壁之戰輸得一敗塗地,但依舊不妨礙他兩年後就能夠卷土重來。

聽起來他是曹操手下第一馬仔。

曹操可是被譽爲漢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國賊。

在《三國志》裡面荀彧被列爲曹魏臣子第一名,可在被他斷送的漢朝《後漢書》裡面,荀彧又被列爲最後的漢臣。

兩邊都認他。

這在很講究青史畱名的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簡單點說,就是荀彧已經看到大勢所趨,漢朝氣數已盡,與其說徒勞的去拼死殉葬,他選擇扶持最有前途的曹操,盡最大可能幫漢朝續一口氣。

《後漢書》那句話就是這個意思,但最後還有一句著名的話“亦殺身以成仁之義也”,續到實在不行了,那再殺身成仁,以身殉漢。

荀彧立下開國元勛的汗馬功勞,看似可以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卻在曹操立國前服毒自殺了。

這才是中國歷史上的文人,真正意義上的貴族,精神上的忠義和理智現實之間的取捨。

雖千萬人,吾往矣。

認定方向之後,縱然面對千萬人,也勇往直前,拼爭那也許有的一點點可能性。

大不了最後再來殺身成仁罷了。

中國歷史上多的是曹操、劉邦這樣的梟雄豪傑,也從未少過荀彧、林則徐這樣的名士,也一直都是所有這些各種各樣的人格才撐起了中國文化的風骨。

這才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

哪裡是喝幾盃下午茶,裝點紳士風度的洋鬼子能比的。

萬長生隨手借用荀彧的典故,也是表達自己的態度,鬭爭不一定非得明火執仗的打得頭破血流。

這也是他的一貫人生哲學,迂廻可能更容易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