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章(1 / 2)





  老谋深算的柳管家补充道,“是不是搞个粮食库存备用,万一碰到灾荒之年也可以抵挡一二。”

  有道理,陈安马上赞同了这个观点,“干脆,就定个储备基数,按现有人口一年的粮食用量储备稻谷吧,明年就定一万五千人的量。”

  “这个是需要的,粮仓和军火库一样是重中之重,全部放在陈家庄周围吧。”陈老爷子自然是帮老伙计说话了。

  很快就定下计策,明年从各地继续收购粮食,至少准备十五万石稻谷储备以防万一。

  其他的就是年夜饭的安排了。

  当然为了宽慰孤单的科瓦尔等人,陈安答应从明年起,陆续引进更多的洋人技师,而且尽可能将全家人都安置到阶州,积极建设一个洋人小区。陈安甚至承诺,他们如果愿意,可以写信到国外,将家眷都带到公司居住,公司将负责全部迁移费用。

  年三十到了,所有员工统一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年夜饭,陈家庄亦是如此。北字营的官兵,则按照分三批放假的要求,有家的回家,没家的在军营,在陈安的亲自参与下,红红火火地渡过了第一个年夜饭。

  这一年,是光绪三十一年。

  第四十一章 恶客上门

  春去夏至,赵四奉命再一次远赴上海,押送整整一万支汉阳造步枪和二百万发圆头子弹,完成去年还没有结束的军火合同。

  京汉铁路已经开通。但是陈安没有向曹锟建议,军火交易地点改为汉口,不仅是不想让北洋军知道神秘军火的源头,更是不想碰到假李魁碰到真李逵的万一事件。

  毕竟汉阳造的老家,就在汉口的隔壁呀。

  如今的曹锟意气飞扬,已经有风声传出,即将出任新编成的第三镇统制。

  北洋新军扩编已成定局,而且不是左中右三镇的格局,直接就是六镇大编制。朝廷计划在全国组建新军三十六个镇,并要求各省限期编成。但是编制完整的,实力较强的,就是原来北洋新军直接扩编的北洋六镇。

  第一镇驻东北仰山崔,前身是二千五百八旗兵为基干的京旗常备军。

  第二镇驻保定,前身就是实力最强的北洋常备军。常备军右镇改建为第四镇,驻马厂;保定练军和新募三省兵丁,建成第三镇。随后,又以第四镇一部为基干编成第五镇,第三镇一部为基干编成第六镇。

  北洋新军军制,以镇为战略基本单位,下辖步兵两协,炮兵一标,马军一标,以及工程兵营和辎重营等,共有官兵一万二千五百一十二人。

  原本只是第二镇和第四镇在陈安这里采购了两个炮营和大部分步枪的军火,其他军火以及第一镇的军火,均是外购或汉阳兵工厂制造。

  如今三镇扩编成六镇,庆亲王和袁大人,干脆直接将新成立三镇九个炮营中的六个,全部采购陈安的日式75毫米野炮,甚至还包括二万支汉阳造步枪和四百万发子弹的巨大订单。

  曹锟发来的电报中将这种日式野炮称为三八式75毫米野炮。陈安很是稀奇,他都不知道这种野炮的型号,竟然有人给认出来了,看来是日本人也满意这款火炮,正式定型了。

  这可是笔一百零八门大炮和二万支步枪的大生意,今年有得做了,陈安估计整整一年都要开工,才能满足按时交付的要求。曹锟的意思是,过年前一定将所有货物交付完毕,据说年后第三镇要转驻东北,自然是要配齐装备才能出发。

  至于陈安寄予厚望的北字营换枪问题,却是延迟了足足三个月才完成。

  徐总办也是一下子被难倒了。也许是设计过于经典,去掉了弹匣隔断器的李氏步枪,意外出现难以觉察的因素,十几个技师想尽了许多方法,就是打不准,比未修改前的原装货差得远了。

  徐总办不信邪,带着十几个技师和几十名学徒,没日没夜的试验了四个月,前前后后消耗了陈安一百多支崭新的李氏步枪,最后一怒之下将机匣完完整整地重新设计,利用钢厂设备,手工打铸装配了一个,竟然意外解决了这个问题。

  改进后的无隔断李氏步枪,和原枪精度不相上下,只是少了弹匣隔断器,却更适应战场需要。

  后来,徐总办安排手艺高超的老工匠,一口气试制了四支样枪,交给了陈安,随同附上的还有几张详细的结构图纸和铸造数据。

  陈安钦佩地送走了徐总办,顺手就把图纸和数据扔进了后山的密室,里面现在是防潮防暖防三害,干脆当做了个人物品储存间了。

  当然,根本看不懂图纸的陈安,也不需要用图纸来制造。他只是在生产火炮的间隙,把四支样枪带进了密室。

  手提箱自动提示“发现未知军火,是否扫描进数据库?”

  只是这次扫描结果让陈安亦惊讶不已,四支几乎是纯手工打铸机匣的李氏步枪改进型,竟然只有十分微小肉眼难以辨别的差异,可见这些老匠师们的精湛技术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陈安随便在四支样枪中选择了一款作为基本型号,马上开始了复制。

  直接暂停了火炮生产时间,花了二十来天,陈安一次性生产了一千支改型的李氏步枪和一百万发7.7毫米尖头子弹。

  装备李氏步枪,玩得就是足够的子弹,陈安看着军火库内满地的子弹和桥夹,无奈地摇摇头,看似子弹堆积如山,可实际上没几下就会被打光了。估计这枪就是送给北洋军,也不会使用的。

  当初陈安曾经试着问了问,是不是搞一批7.9毫米口径的马克沁重机枪,结果被曹锟以太耗弹为由拒绝了。

  虽然没有买到德械7.9毫米口径重机枪,但是徐总办告诉陈安,可以在沙俄的7.62毫米马克沁重机枪上直接改的,这个他们很早就试验过,可惜上面说不需要。

  没过多久,北字营陈安直辖二个营官兵非常好奇地换上了崭新的李氏步枪,全新的尖头弹,十发大容量,更快地上膛速度,当天靶场上射击声响成一片。

  陈安发电报给上海的克劳泽,要他正式通知尼森伯姆,需要采购英式7.7毫米的马克沁重机枪,以及更大口径的左轮手枪。纳甘左轮手枪的威力还是太小了,干脆一并换装。

  赵四回程的时候,却带来了一群克劳泽聘请来的德国人。

  莱恩被临时叫来当翻译,科瓦尔也陪在一旁充当补充翻译。莱恩的中国话还是经常会夹着一些专业术语德文,让陈安很是听不明白,科瓦尔的德语是自己讲讲还可以,给人翻译就差远了,只好两位兄弟一起上了。

  “德国人开的泰来洋行?”陈安很是不解。

  “克劳泽说你想在某条江河上筑一条铁桥,于是聘请我们专业人士现场勘查。当然,我们更是完全可以胜任建筑铁桥的工程。”洋行经理如是说。

  陈安明白了,当初他经常念叨的要改浮桥为铁桥的事情,克劳泽记住了。

  有这么体恤老板的下属真是好呀,陈安马上给克劳泽加上一分了。

  今年却是没有什么大事了,除了老爷子拿着银子到处买地,就是下半年可能要再招收第三批兵员而已,钢厂又被财务会议众人声讨不断,只好继续试车始终不能正式开工,银子马上就多出来了。

  仔细盘算了一下,今年至少还有近二百万两的收入,填上去年银行卷的亏空也不过十几万两而已,除去保证庄子和公司运转需要近四十万两,老爷子买地六七十万两巨款,再加上粮食储备还要十五万两,剩下的也就是年底上交七万两和北字营养兵四五万两。

  有点迷糊了,竟然会有五六十万两银子多出来?难道算错了,陈安摸摸脑袋。

  忽然高兴起来,如果有钱了,总不会反对我建设铁桥了吧,陈安自个儿嘀咕了几句。

  果然,马上召集一次财务会议,大家被陈安的算法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