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六零年代假夫妻第104节(1 / 2)





  叶英认真检查了库存的土豆,保证这些口粮没有发芽,这才放下心来。

  她从最后一个地窖出来的时候,刚巧遇到了曹秀芬。

  “大姐。”

  叶英多少有几分心虚,“我算了的,咱们按照一天三斤粮食来算,这些剩下的够咱们一年的口粮。”

  她求稳妥,不敢把所有的底都交出去。

  曹秀芬叹了口气,“你以为我是来兴师问罪的?”

  她帮着叶英掸去了身上的土,“我听采娥说她老家那边受苦,也是着急,可能怎么帮呢?咱势单力薄的也帮不了,派粥也派不上啊。”

  如今这些仓库里的土豆有正经的去处,那可真是再好不过。

  “英子,我没读高中不晓得那些大道理,但我知道咱们垦荒种粮食就是为了给国家做贡献。如今这些土豆能送过去给咱们那些受苦受难的同胞吃,挺好的。”

  总比在地窖里发芽的好。

  “就是你那副食品厂……”

  怕是没了原材料。

  “没事,食品厂从选址到生产本来就需要两三年时间,说不定明年就好了呢。”

  叶英想了想,“说不定明天就会下雨呢。”

  明天没有下雨,甚至整个九月份,老天爷才极为吝啬的下了一点毛毛雨。

  这点雨水甚至都没能将地皮洇湿。

  彼时叶英已经去了市里,督促着生产线的制造。

  废弃的车间如今成市机械厂最热闹的地方,这里仿佛旱情里的世外桃源。

  技术员拉着老工人们在这里加工打磨零部件,学徒们一旁观摩,有的则是大胆的下手尝试。

  没有数控机床,甚至连高精度机床都没有。

  车间里是老式的车铣钻磨镗刨冲,而这些老古董,愣是折腾出了极为精细的零部件。

  让查尔斯叹为观止,而乔治·伍德对于这些老技术员和工人们也是佩服的直说好。

  他们或许没有太好的设备,但是他们比所有人都耐心,都有毅力。

  就靠着这份持之以恒,愣是打磨出了这套生产线所需要的零部件。

  而等到这些零部件进行组装,已经到了阳历年底。

  昨天下午,牧场那边送来了半扇猪,今天中午就吃红烧肉。

  机械厂这边特意给叶英他们这伙人弄了个小食堂,帮忙给他们单独做饭。

  小食堂里一阵肉香,让机械厂的工人们一阵羡慕。

  这两年年景不好,工人食堂也不像之前阔绰。

  现在是有钱买不到粮食,黑市上的粮食可贵了。

  一斤富强粉比一斤猪肉都贵。

  关键是不下雨猪长得也不好啊。

  人家小食堂那边倒是从来不愁吃的,隔三差五不是炖猪肉就是喝鸡汤。

  羡慕吗?还用说。

  谁不羡慕呢。

  早前觉得在那废弃车间折腾不出什么东西。

  可人家在那里忙活了大半年,瞧着好像是快弄出来了。

  “知道他们在搞啥不?”

  “听我们车间的小刘说,好像是在做滚轴。”

  机械厂的工人往那边看了过去,有人小声的议论,“想吃猪肉还不简单?把叶英同志娶回家,往后天天吃猪肉。”

  “得了吧,人家瞧得上你?”

  帮着军区管理大农场,听说前段时间还在军区挂了职,如今是副团级的干部,一个月有一百多块钱的工资呢。

  瞧得上他们这些车间里的工人?

  有工人不服气,“我们工人是国家的主人,她瞧不上我,难道看上那洋鬼子了?”

  那老车间里有两个洋人,听说是特意从国外请来的工程师,整天叽哩哇啦的不知道说的啥。

  他瞧着那个精瘦的倒是对叶英有意思,经常能看到他去找叶英。

  两人正嘀咕着,忽然间被拍了肩膀。

  瞧到关定国,这俩工人脸上神色悻悻,低头吃白菜炖粉条,不敢再多说什么。

  听说这个人是叶英的警卫员,之前有小偷来工厂里偷东西,正好被这个关定国同志遇到,三两下把那小偷团伙给团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