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7节(1 / 2)





  不仅他们三人要参加会试,顾问昭,也就是顾大宝也要参加这一次的会试。

  做为自己的亲侄子,顾驰自是很用心,每天都要抽出时间给他讲解文章策论等。

  一个月后,迎来了三年一次的会试,会试结束不久,又过了半个月,红榜张贴。

  可惜,顾问昭还有郭策他们三人,皆榜上无名。

  之前顾驰已看过他们四人作答的内容,感觉通过的希望不大,在学识上面还是有所欠缺。

  顾问昭年纪轻轻,虽有些郁闷,但很快打气精神,准备三年后再下场。

  郭策几人倒是一直未调整心情,顾驰也亲自来安慰过他们几次,有没有效果不太清楚,过了不久,他们三人便离开京城回乡。

  临行前,顾驰又找他们谈了话,赠送不少有益的书籍,给了他们指点。

  做为年少时的好友,顾驰自是希望他们可以有所成,方不辜负多年的苦读。

  日子还在继续,有一日,又收到了家信。

  顾驰读完,久久未吭声,他的外祖母,老周氏,恐怕时日无多。

  老周氏七十多岁的年纪,身子骨还算硬朗,唯有一点不太好,经常腰疼,前一段日子不小心走路滑倒,平时没什么大碍,可就这么一摔,年纪大了,身子骨承受不住,整日躺在床上无法动弹,请了府城的大夫,也无计可施。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七十多岁的年纪,也称的上是高寿,老周氏后半辈子生活的幸福,没有什么遗憾。

  这道理顾驰都懂,可他还是无法接受。闭上眼,慈祥和善的外祖母的容颜浮现在脑海里,当时顾家日子不好过,老周氏总是补贴他们,见到顾驰就是“乖孙、乖孙”的唤着,经常在心里念着他。

  可没想到,等他有所成后,来到上京城,和亲人远隔万里,几年不见一次,明明前一段时间,郭策还告诉他,外祖父和外祖母身子不错,就这么短短几个月时间,意外就出现了。

  顾驰将消息告诉顾父、顾母,“外祖母念叨着,想要见爹娘一面,也想见一见小桃子他们,我明日就去向圣上告假,咱们回去见外祖母一面。”

  顾驰动作很快,第二日一大早向文正帝禀告此事,还向文正帝求了个恩典,求了个太医跟着一道回去。太医医术高超,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作者有话要说:  “夏有乔木”1个地雷,“李唐宋朝”5瓶灌溉,“零越”1瓶灌溉,“云”1瓶灌溉,谢谢各位小仙女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哒。

  第110章 叶溪怀二胎

  六年后又一次踏上故土,这一次除了顾家一家人, 李氏、叶父和林宝也跟着一起回去看一看。

  翻过年已十岁的林宝, 脸上带着稍许的婴儿肥, 周身的气度温润, 眉眼与叶溪有几分相似, 整个人好似明亮的小太阳,让人看一眼, 不由得嘴角扬起。

  一路上林宝小大人似的,带着小桃子和舟宝玩耍, 小孩子容易和小孩子玩在一起。

  回乡赶路,小桃子和舟宝还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情形,两个小人也很懂事,紧赶慢赶, 终于回到了月水村。

  挂念着老周氏的病情, 路上尽量不停留, 就连沿途巡抚、知府、县令等官员的帖子,顾驰也婉拒了,争分夺秒的尽早赶回去。

  村头的几棵杨树映入眼帘,村民们一股脑围上来,和村民们还有顾家亲人们稍稍寒暄, 顾驰他们带着石太医,去到阳山村周家。

  石太医仔细的询问后,“你们将老夫人照顾的很好,伤筋动骨一百天, 幸亏之前一直在医治,若是再过个几日,便是药石无救,剩余的时间只能躺在床上。之前遇见过类似的情况,如今倒是省事了,我给老夫人扎几针,随后我开个方子,你们煎药后给老太太服下。”

  听到石太医的话语,顾驰悬着的心落下来,其他人也是长出一口气。

  回乡要办的事情有许多,和亲人叙旧,还有许多上门见面的人,每日都有许多人递上帖子。

  顾大郎、顾二郎的孩子们,也就是顾驰的几个侄子,十二三岁的年纪,个头窜的老高,顾家人都是高个。

  吴氏眉眼有些愁色,“三郎,你见多识广,大婶想问问你是如何看待的,三宝年纪也大了,你们在他这个岁数时,已经开始下场考试了,可我瞧着,三宝的学识,不如你和大宝。”

  三宝是吴氏的头一个儿子,上面两个都是女儿,眼瞅着自己小叔子成了状元,当了大官,自己的大侄子顾大宝如今也是个举人,前途可期。

  吴氏对三宝也寄予厚望,争取日后成为进士他娘,可惜盘算的再怎么好,现实不尽如人意。

  三宝打小启蒙开始,肉眼可见的不如顾驰,就连顾大宝也比不上,等进了书院后,每次名次也只是中等,不显山不露水的。

  顾驰看着吴氏,“ 读书一事,不走到最后,谁也说不准,如今家中的日子也好过,只要三宝愿意继续读书,依着他来便是。退一步说,如若三宝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子,那也不意味着没有希望。世上道路千万条,读书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其他众多的选择,是去做木匠、当大夫,还是开铺子当账房,这都可以。”

  吴氏叹口气,“你说的道理我都明白,可咱们顾家,出了好几个秀才,举人也有,还有你这样连中六元的状元,你们的身份体面。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若是三宝真的去做学徒学手艺,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啊!”

  顾驰摇摇头,不赞同道:“读书人、学徒,亦或是在乡下种地的,都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光明正大、不偷不抢的赚银子,都是好样的。如若说我没有成为进士踏入官场,那我此时可能在书院教书,不管是官员还是夫子,依旧是我这个人,哪有什么体面不体面的。”

  吴氏点点头,“当娘的总是希望孩子们日子过得好,出去受人尊敬。罢了,三宝还有好多年呢,他要是愿意读书,我们自是会继续支持他。他要是想做别的事情,大郎和我也不会反对。如今的日子和以前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我也不能太贪心,该知足了。”

  想当年顾驰进京时,二宝三宝还是个小萝卜头,如今一个个也走到了人生的分叉口。

  此行回来还有一件事,便是顾大宝顾问昭的亲事,他会试没有通过,年龄也不小了,之前已有合适的人选,趁着这个机会,让顾驰还有顾父、顾母把把眼,若是没有什么问题,便将亲事定下。

  女方的兄长,和顾大宝是同窗,女方的父亲,是府学书院的夫子,书香世家,要是搁从前来说,这等好事肯定轮不到顾家人头上。

  趁着顾驰在家,和女方那边商量好,迅速的将婚事办了。

  顾驰心中还挂念着一件事情,他找到了临南县如今的县令,向他说了自己的打算,愿意拿一笔银子出来,专门用于贫寒人家看病、赡养老人。

  做爹娘的将孩子们辛辛苦苦抚养大,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同样的回报父母。

  或是因为家贫无法孝顺,老人生了重病也没银子看病,也有些只管自己好吃好喝,等着爹娘老了,便不再看管,一个铜板也不愿意拿出来。

  经过老周氏这件事,顾驰更加意识到这一点,当人老了以后,若是遇上孝顺的儿孙,出事了也愿意花银子不放弃,那便是幸运极了,可若是遇上不孝的儿孙,那可是大大的不幸。

  所以他愿意拿出一笔银子,整个临南县,若是有哪位老人生病实在是拿不出银子,或是年老了无人抚养,只要情况核实,不弄虚作假,都可以从这笔银子里支出。

  他能力有限,顾不了别人,只能尽力而为。

  顾驰的举动传出去,临南县的百姓更是赞不绝口,纷纷夸赞他是个好官,不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