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7节(1 / 2)





  虽只是很简单的细节,可在特殊的时刻,没有多少人能牢记在心,一一做到。那些已经交过卷、离去的书桌上,有一些乱哄哄的,并未记得整理。

  越是紧张的时刻,越做到细微末节,才是真的出色。

  细节看人品,顾驰这学子,当真是不错!

  出去太和殿的那一刻,顾驰吐出一口气,文正帝来到他身边时,他起初是有些紧张,可更多的是满腔的濡慕之情,自己写的东西,能入天子的眼中,对读书人来说,这就是最高的荣耀。

  反正他已经尽力,至于结果如何,不是他能决定的。

  又过一盏茶的时刻,李晟也交卷来到宫门外。

  “没想到陛下竟然出了时政题,和咱们平时准备的都不一样。” 他到此刻还有些腿软,即便没有看见皇上的容颜,听了他的话,感受着他的动作,就觉得气势压人。

  顾驰点点头,“是有些出乎意料。”

  李晟接过话,“幸亏温大人之前讲过朝廷上的事情,也能借鉴一二,不至于无话可说。退之,这真的是沾了你的光,不然我如何能得到学士大人的教导,明天请你吃饭。”

  顾驰勾唇笑了笑,“一顿饭可不行,这几天的饭都由你包了。”

  李晟哈哈笑着,“没问题。”

  若不是跟着顾驰一起,时不时的也能得到温元之的补习,凭他自己的水平,可能连会试都考不过,又何谈走到殿试这一步。

  能结交到顾驰这个好友,是他最大的荣幸。

  回到家,叶溪和李宏都好奇宫殿什么样子、皇帝长什么样子。

  可顾驰他们也没看到文正帝的相貌,宫廷礼节森严,未经允许直视陛下是不允许的。

  顾驰开口,“之前听老师说过,陛下英俊极了,不少世家的女子都愿意进宫。”

  其实不光是溪溪,就连顾驰自己,也渴望见到文正帝的长相,这么英明的君主,是他愿意追随、忠诚的对象。

  顾驰第二天将自己的答案告诉了温元之,让他判断自己作答的如何。

  温元之迟迟未说话,直直的盯着他看,自己太有眼光了,发现顾驰这个好苗子。

  虽他也是第一次知道文正帝有边疆屯田的想法,可根据他对天子的了解,自己学生的文章,绝对说到皇上心坎上了。

  自己学生也是个神人,之前百姓流传他是文曲星转世,可今个这么一看,说不好还真是文曲星转世啊!

  温元之笑的开怀,“稳了,退之,就看是第几名了。”

  一晃眼又过去了五天,这些新科贡士又聚在宫门外,伴随着宫门缓缓打开,成龙,还是成虫,就看这一次了。

  太和殿里,几位大臣却有些异议,“陛下,微臣认为此举不妥,钦点他为状元,难以服众。如若陛下非要扶持他,该学子容颜出众,一甲三名的探花也可以。”

  文正帝轻笑一声,含着些许的冷意,“既然是钦点,自是我这个天子说了算。难以服众?恐怕是难以服你们这些人的打算吧!”

  “微臣之心,天地可鉴,还请陛下三思。” 一群世家大臣毫不退让。

  到底选谁当状元,各有各的意见,场面就这么僵持着。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顾驰边疆屯田的部分作答,有参考一些资料。

  小仙女“美好人生”1瓶灌溉、小仙女“朽骨”10瓶灌溉,谢谢你们的支持,么么哒,我会继续努力的。

  还有小仙女“w”的10瓶灌溉,今天是高考的最后一天,继续加油哦!

  第81章 连中六元(捉虫)

  “既然诸位爱卿觉得不服众,那你们说说, 选哪一位才能服众?” 文正帝面上挂着淡淡的笑, 让人看不出他此刻真实的想法。

  下面的几位臣子互相对视一眼, 内阁崔学士率先开口, “会试第二名的慕柏然不错, 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父兄也是从二品的官职, 若他成为状元,可成为大周朝学子的表率。”

  其他人听到这话可不干, 吏部王尚书紧随其后,“当然是第三名的王勋,父兄是驻守边疆的大将军,他走了文官这条路, 能文能武, 这才是其他学子学习的榜样。”

  剩余几位大臣也赶忙开口, 推荐心仪的人选。

  文正帝依靠在龙椅上,坐姿有些慵懒,“你们各有各的人选,我这一时半会儿还真不能确定,大周朝的状元, 肯定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你们说说,谁是最优秀的?”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谁都不甘示弱。

  崔学士又赶忙开口,面上有些自豪, “自是慕柏然,举手投足都是世家大族的风范。”

  “胡说,那是你夫人娘家的侄子,你当然要说好话了。陛下,还是王勋最出色,可成为连接朝廷文武官员的纽带。” 王尚书立即反击回去。

  话音刚落,其他人的声音又出现,咄咄逼人,“连接文武官员?说的道貌岸然,我可是听说,你最近和王家走的很近,怕不是没安什么好心!”

  “你血口喷人,故意污蔑我。” 被说中了事实,王尚书有些跳脚,硬撑着反驳回去。

  ......

  场面乱成一团,这群臣子好似忘记了文正帝的存在,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服谁,互相抖落出各自心中打的算盘,俨然都快吵起来了。

  他们都抱着这样的打算,努力抹黑别人,彰显自己推荐人选的优秀。只可惜,最后的结果就是团灭。

  下面一群人吵成一团,文正帝丝毫不生气,食指指尖有些懒散的撑着眉头,看的津津有味。

  这群人与东门外菜市场上,为了一个铜板,挽起袖子掐着腰讨价还价不礼让的老大爷们没差多少。

  一大早就看到一出闹剧,如同有几千只呱呱乱叫的鸭子,各自把对方做的不为人知的事情抖出来,极尽全力抨击对方,将对方拉下水。

  啧,听着他们做的坏事一件件被抖出来,可真是让人心情舒坦。

  文正帝使个眼色,一旁负责记录的史官赶忙记下来,又抬起下巴示意,他身边的大太监严公公轻轻出了太和殿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