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节(1 / 2)





  知府是主考官,坐在中间,颇具威严,不苟言笑,给人一股压迫之感。旁边坐着府学的学政、教授等几位副考官,一股文雅气息流露出来,共同监督。

  这也是文正帝的一项举措,不把所有的权利放在知府一人身上,既有官府的人,还有书院的人,相互制衡,共同评判,保证相对的公平。

  顾驰不得不承认,文正帝当真有治世之才,前朝国力衰败,民不聊生。

  文正帝继任之后,大力发展经济,摒弃“重农抑商”的思想;体恤百姓,免除两年赋税;大力提倡读书,在全国各地修剪书院,普及教学,减少束脩,设置奖银,保证读书人的利益和公平。

  考生入场完毕,衙役分发试卷,鼓声响起,考棚里立即安静下来,除了呼吸声和衙役巡视的脚步声,再无其他动静,科举考试正式开始。

  第一场考帖经,主要是根据上下文填补,考察学子的背诵和对文章的熟练能力,倒是不算难,只是题量大且细致。

  出了上句补下句,出了后句补前句,如果掌握不熟练或是一时没反应过来,亦或是将两篇文章混淆,就容易写不出来。有时还会出现比较冷门的文章,如果考生没有完全背诵,就会遗漏过去。

  最重要的是,不仅仅会背,还要完全默写正确。这看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很困难。其中有些字笔画繁多,结构繁杂,多一点儿或者少一点儿,写错一个字就不得分。同时不仅写对,还要写的好看干净,侧面也考察了学子的书法能力。

  顾驰自然不敢粗心大意,每写一部分,就回过头来仔细检查一遍。这是因为最后一次性检查时,容易头昏脑涨,有时就会检查不出来错误,所以顾驰养成了这种习惯。

  因着离考官们近,几位考官自然发现他的动作,这个孩子倒是有趣,旁边的学子都是埋头苦写,而这位学子的方法和别人不太一样。

  主考官,也就是宛阳府刘知府,目光移到顾驰身上。

  第31章 府试(三)

  刘知府面上不显, 心里却有一丝满意。该学子文雅端正, 一眼望过去,就属他最为出挑。难能可贵的是, 开考这么久, 脊背挺得直直的,可谓身姿如竹, 器宇轩昂。

  感受到上首锐利的目光,顾驰毫不在意, 手中动作不断, 继续书写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三声鼓声传来, 随即就有衙役依次分发饭食和清水,看来已经到了午时。

  这顿饭还不错, 有鸡蛋有青菜, 还有几片肉和紫菜汤, 可能考虑到他们正在长身体,饭食倒是挺有营养。

  入厕的话, 也有专人引导和监督,每排考棚对面也摆着装满清水的大缸, 用来洗漱净手。

  黄昏时分, 顾驰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一遍, 拉动一旁小铃, 两位衙役过来糊名, 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

  等到考生全部交卷后, 就可以在考棚内自由活动。

  许是第一次体会这样的考试,加之今日题目也不太难,大部分学子倒是挺有精力,三两个凑成一堆,谈天说地。

  不过顾驰这一排倒是很安静,大家相视一笑,就结束了,基本不主动和人聊天,可能越优秀的人越有包袱,追求神秘和稳重,当然也有可能是自持身份,不屑和他人聊天。

  吃过晚饭,一个时辰的洗漱休息时间,随即就要回到自己号房,哪里都不能去,每个房间两根蜡烛,大家或是和隔壁、或是和对面的人大声说话,不多时衙役过来巡视,“安静,不准讲话。”

  考棚虽静下来,但还是避免不了窃窃私语。四月份的夜晚,加上平时考棚无人住,有些潮湿,并且还有小蛾子飞来飞去,身上痒痒的。

  第一次经历这种环境,顾驰难免有些新鲜和激动,最后脑袋放空,强迫自己入睡。

  这一夜睡的着实不算好,考场里呼噜声、磨牙声连绵不断,偶尔还会冒出几句梦话,让人啼笑皆非。

  第二天早上洗漱时,顾驰隔壁的学子看着他的动作,翻了个白眼,嘟囔一声“假干净”。

  顾驰无奈一笑,继续手中的动作。

  所有的考生都在一个缸里舀水洗漱,顾驰不太习惯,他自幼在这方面比旁人讲究,所以省下衙役送来的清水,用作洗漱。

  第二日考杂文。题目出自《增广贤文》里的一句: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这句话意思是豪杰所走的道路充满艰险,荣华富贵如同花枝一样容易凋谢,成为过眼烟云。

  不少学子看完题目第一感受,这场考试有难度,毕竟考生的第一身份便是学子,日后更有可能迈入士大夫行列。关于荣华富贵的话题,实际是在考察学子的品德和思想,一言出错,就可能全盘皆输。

  除此之外,对于杂文来说,难点在于布局,尾尾相接,段段相连,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用最简洁的话语阐述最深刻的问题。

  顾驰构思大半个时辰,按照书院夫子教导的方法,修修改改,最终誊写在卷子上面。

  写一篇杂文着实考验功底,这次考完,大家的神色有些沉重,也无多少人提前交卷,甚至有些学子赶在交卷时还未完成。

  在考场闷了两天,大家都不似昨日那么有活力,大部分猫在号房里闭目养神。

  顾驰站起身沿着甬道走了几遍,活动一下筋骨,隔壁的学子盯着他看,“真是个另类。”

  这个学子正是北峡县案首——方淮信,他早就注意到顾驰。在他看来,这位顾学子真是另类,洗漱要用清水,吃饭前先喝汤,桌上的东西时刻摆放整齐,饭后必须运动。一点都不像个大男孩,倒是像瞎讲究的小姑娘。

  顾驰走到他身边,冲他一笑点头,方淮信半晌对他回了个微笑,内心嘟囔,男子汉大丈夫长那么俊干嘛?世人以为读书郎都是小白脸,就是因为有顾学子这样的存在,才让别人对读书人造成误解。

  方淮信其实心情不太好,他别的科目都不错,唯独不擅长杂文,这次考试又有些难度,心里难免郁闷。

  神思放空中,顾驰映入他的眼中,修长的身姿,俊郎的五官,修身的长衫更添文雅气息。风一吹,身体的轮廓勾勒出来,看看人家的大长腿,再看看自己的小短腿,方淮信更加郁闷,仅仅比顾学子小一岁,怎么身高矮了这么多!

  第三日考试策论。顾驰拿到卷子,仔细看着题目: “士大夫协助治理朝堂,如今世风不正,欲求无边而见识短浅,想要正世风以复古道,用什么办法可以做到?”

  这题目可真够棘手,考场上传来此起彼伏的冷吸声,这是不是有些超纲了?他们如今连童生都算不上,虽读了几年书,可无一丝处事做官的经验,如何能做的这道题!

  考生们或闷头苦写,或唉声叹气,或抓耳挠腮,无人注意上方的主考官神情有些得意,看来自己这题目出的有水平。有难度,才能拉开差距。

  顾驰眉头微皱,前朝贪污**,官不为官,引得百姓怨声载道,如今新帝继位,府试中连续两场考试,杂文含蓄敲打,策论直白表露不满。知府大人敢这样出题,也正是代表当今圣上的想法,加重对士大夫的考核。

  而他们,虽还未迈入士大夫行列,但作为其储备军,圣上是要从根源上引导他们的思想。

  这场考试顾驰答得尤为吃力,写完之后感觉后背出了一层冷汗。

  难,真的是太难了,在书院时王夫子给他们训练过如此多的策论,都达不到这个难度。

  所幸备考县试的几个月中,张院长每日都会抽出一刻钟,给他们讲述朝堂中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