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第599节(1 / 2)





  要他说,他当然愿意让这些民工落户。除了感同身受民工的不容易外,还因为上元这一年来各处都在搞建设,工业园区也开张了,不少厂正在招工。当初大下岗造成的大量闲置劳动力已经在这几年时间里陆续被吸收掉了。尤其加入wto之后,招商引资的速度加快了不少,眼下反而需要为数不少的工人补充进去。况且这些人在上元落户,以后生活在上元,吃喝玩乐教育医疗哪样不掏钱,哪一桩又不是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呢?

  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可惜这些,郑区长眼下只能白想想。现在已经不是农转非的时代,他一张条子就能把外地民工变成上元市民。

  他诚心实意地劝他老婆:“你琢磨这些我用不上,你还不如想办法给他们找便宜房子,让他们尽快落下江海户籍。我不说你也知道,买房落户口的政策今年应该是最后一年了,以后估计再没指望。”

  当初推行这政策不过是为了促进房产销售,现在房产市场那叫一个火爆,全市各处都在开工,走在街上到处都能看到开发的楼盘。房子不愁卖,那买一送一的落户政策自然也要干脆利落地关上大门了。

  陈凤霞就是干这行的,心存侥幸都没机会。她只好叹气,再将上元现有的楼盘扒拉出来,想办法从里面找远的偏的价格便宜的好给民工学校的家长选择。

  谁知道她还没来得及挑好合适的学校,上元那边先闹起来了。

  闹事的是学生家长,也不知道是从哪儿走出的风声,他们听说上元高中还招外地人,立刻不干了。为什么?废话,学校招人都是有定数的。三百号名额一万人考和一万五千人考,那录取比率能一样吗?别说多不出五千人竞争的屁话,就是多五个人那也是抢占了他们上元人小孩的录取机会。各家的孩子为了考上元高中,初中三年过得容易啊?

  将心比心,陈凤霞完全能够理解家长的愤懑。天底下的爹妈为了孩子那都是挖空心思削尖了脑袋的,自己少吃一口饭可以忍,自家娃娃少喝一口水,爹妈也要捋袖子的。

  上元教育局被围追堵截的猝不及防,以至于一开口便慌不择路。他们先是表示招收上元以外的学生是另外加名额,和上元本地学生没关系,不会影响上元地区的录取率。

  可惜这话实在太没脑子,因为江海名高中们的省招班的指标也纳入当地高中招生计划,压根不存在额外名额这一说。

  而且即便真这样,家长还是不满意。你十个老师管一百个学生跟管一百五十个能一样吗?学生越多,老师分散到每个学生身上的精力就越有限,这还是在侵犯他们本地学生的利益。

  家长闹得太厉害,搞得教育局和上元高中方面尤其被动。这真是鱼没吃到,先惹了一身腥。

  陈凤霞听丈夫转述情况,只想扶额。

  唉,这真是过了啊。这是既要享受计划经济的红利,高中就近招生;又要追求市场经济的自由,本地学生可以跨区报考学校;天底下哪来这么多美事?

  哦,你家小孩中考可以报考江外、一中这些其他区的好学校了;你还要求上元地区的高中只收上元籍的学生?这霸着备胎不让人自由选择未来的骚操作未免也太渣了些吧,分明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全市那么多中考生呢?照这样说,江海其他区的学生也不能报考上元的学校咯?盯着那点儿外来民工家的小孩有屁用。有能耐,你把其他区的生源也赶跑啊。他们的人数是民工家小孩不知道多少倍了。

  陈凤霞就奇怪了:“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怎么就想不明白呢?其他学校的省招班都已经开学上课了,江海的家长怎么没闹?就你们上元的吃亏了?”

  要说里面没人出头组织找事,真是打死陈凤霞她都不信。

  郑国强就笑笑:“随他去。”

  他是区长,又不是教育局的负责人。该哪个部门负责的事情就由哪个部门出面解决问题,不能什么事情都缩在后面,一点儿担当都没有。

  陈凤霞点点头:“行,我也找找江海这边的教育局吧。别搞得有些人以为自己下巴都要比别人高些。”

  她找江海教育局做什么?当然是为了石子路学校初三学生的毕业升学问题。既然名校高中有省招班,那他们本省小孩也不用跑到老家去中考,直接江海开考,统一按照江海的标准录取好了。这叫山不过来我过去,在哪边考不重要,你有条件收就行。

  郑国强哑然失笑,不停地摇头叹气:“你这是挖我墙角啊,成绩好的又要被江海的学校抢光了。”

  陈凤霞理直气壮:“怪哪个啊,是上元把事情闹腾成这样的。搞搞清楚,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成绩好的娃娃是香饽饽。别以为人家是来乞讨的,人家是贵客。再说了,江海的学校就近招生,不比他们跑到省北城市一家家地找方便动了。你看吧,要是有人闹腾说不让他们招,看他们会不会直接摁下葫芦。”

  有话语权的人才能左右政策的制定。

  意图扯虎皮做大旗借力打力的陈老板还真没推断错误。很快石子路学校的王校长就接到了教育局的通知,本省户籍的学生可以在江海参加中考,按照省招班名额参与录取工作。

  可陈凤霞不满意,能考上省招班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也就是传说中的牛娃。没那么牛也想上普通高中的娃要怎么办,不能剥夺人家奋斗的机会啊。

  她正琢磨着要从何处入手呢,上元这边可算有行动了。原本还在推诿着不想出头跟闹事家长硬杠的教育局一听说市里的通知,立刻急了。麻蛋,这是到嘴的肥肉一眨眼的功夫又被江海这帮家伙给抢走了啊。

  今年省招班还是跑到外地去招生的呢,压根就没考虑过民工家的小孩。现在,不是学生家长闹腾,江海的学校说不定从头到尾都不会注意到民工子弟初三学生的存在。

  真是要把人活活气成河豚。

  上元区的高中立刻行动了,他们知道头部高中的竞争估计很难pk过江海的四大名校,索性退而求其次,在二流高中的生源争夺战中入手。本省学籍的民工子弟可以报考区三中,这是所乡镇高中,历史上一度辉煌,还出过江海地区的高考状元,但随着城市虹吸效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往城市转移,学校也逐渐落寞。

  这一回,上元本地高中教育界吵吵嚷嚷的时候,三中的校长就感觉这是次机会。在普通高中里,身为农村中学,他们学校既抢不过县城咳咳区的各所高中,更不是主城区学校的对手,所以作为二流高中也只能招收三流成绩的学生,还要被广大考生各种嫌弃。

  但是面对民工子弟,他们的情况又大不一样了。他们是唯一能够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家小孩的普通高中,这就意味着他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现在这部分学生人数不多,因为招收他们的初中就少得可怜。但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他们的队伍会日益壮大。在市区的高中达成一致,放开招收他们之前,三中吃饱生源红利,好好搞出几届高考喜报来,学校以后的招生工作和发展就会轻松很多。

  上元三中愿意以非重点普通高中的身份招收本省户籍的外来民工子弟,直接解决了石子路学校的大难题。至此,省内外来民工子弟的升学问题告一段落。

  下一个步骤,就是如何解决省外在江海小孩的困局。

  陈凤霞思前想后,发现眼下的唯一解决方案依旧是买房落户。只是江海的房价蹭蹭蹭,今年涨得尤其吓人,哪有那么容易好找到便宜房。不是家长不愿意在江海买房落户,而是人家力有不逮啊。

  她正愁眉苦脸呢,小赵就茫然地看着自己老板:“不是说省内都可以吗?”

  陈凤霞眨巴两下眼睛,没反应过来对方的意思。

  小赵解释道:“既然省内户籍都可以报考江海的省招班,不行还能去上元三中。那就在省内其他地方,房子便宜的地方落户好了。像是一些县城,也可以作为考虑对象啊。”

  陈凤霞豁然开朗,没错啊,高考是全省的一盘大旗,她为什么非要盯着江海户籍不放?对,只要是省内户口就可以了。

  她伸手拍小赵的肩膀,认真道:“组建团队吧,专门给他们在省内合适的地区买房。”

  嘿,幸福到家这几年一直在江海打转转,门店开了七家,却一直没有往市外发展。没想到,它居然要以这种方式拓展自己的经营范围。

  第494章 一切都会有的

  郑国强忙活了半天,最终为他人做嫁衣,居然还是没能让这些家庭落户于上元,为上元的房地产事业发展做贡献,反倒是白白便宜了陈老板的生意。严格算起来,其实很有烽火戏诸侯博佳人一笑的嫌疑。

  当然,郑区长是不会承认的,因为这分明是资源最有效的整合。再说,起码他为上元又争取了不少生源不是。在外地民工子弟初中入学率不足20%的2002年,全市唯一无门槛招收农民工小孩的石子路学校中学部的学生们,都是群热爱学习的小家伙。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热爱更宝贵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