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第22节(1 / 2)





  不用父母吩咐,郑明明就火急火燎地将草席一裹,毯子一收,坚决不能让人看到他们家在这边睡觉。

  陈凤霞也赶紧跟着收拾。

  倒是郑国强叉着手站在边上不知所措,还问妻子:“怎么办啊?”

  陈凤霞内心的绝望如同拍击的潮水。她都说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对生活的绝望更深些还是对面前这个男人的失望更重些。

  当家的女主人咬牙切齿:“怎么办?打电话报警,有人强闯。”

  第21章 找门路

  酒气冲天的老头子趾高气昂,指着门里头的陈凤霞一家,冲着社区片警大呼小叫:“这是他们家的地盘啊。噢,政府盖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不给我们待着,倒是成了他们的小别墅了?”

  大晚上的,张主任被警察从家里头喊到单位,也是一肚子火,面色阴沉:“陈师傅,怎么回事啊?”

  陈凤霞扭过头抹眼泪。

  郑国强赶紧给人递烟:“哎哟,主任,都是误会。我老婆跟我拌了两句嘴,就从家里跑出来了。我带着小孩过来追她。我们还没讲两句话呢,这位大爷就过来砸门。吓死个人,还以为怎么了。”

  那老头子醉醺醺的,还在吵吵嚷嚷:“别以为我不晓得,我看到灯了。你家天天都在这边,我看的清清楚楚。哦,不对我们开放,你们自己关起门来玩。”

  陈凤霞扭过头来发火:“哎,你这位老师傅讲话好奇怪的。这么大的地方,我一个人打扫,我可不得早点晚点。我要是跟人家一样朝九晚五,我在旁边打扫卫生,你不又得有话讲啊。”

  警察也头痛,屁大点儿的事,这老头还没完没咯。人家本来就在这儿上班,晚上就是住在单位那也是以单位为家,应该被表扬的。

  张主任还惦记回家看球赛,赶紧打圆场囫囵过去:“好了,一场误会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李大爹,我们活动中心开放的世间是国家定的。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开门的话,上班也排不过来啊。”

  那老头子还在骂骂咧咧:“你们就是占公家便宜,不为人民服务。”

  张主任好说歹说,跟着片警一道可算是将找茬的老头子架走了。

  陈凤霞一家也不好继续在活动中心待下去。夫妻带着两个小孩只能悻悻地往租房走。

  郑明明颇为失望:“啊,今天还在家里睡吗?”

  天好热,太阳下山这么久了,马路都还烫人,家里肯定跟炕房一样。她和弟弟身上又得起痱子了。

  陈凤霞叹了口气,摸了摸女儿的脑袋,扭头看丈夫:“没房子,我们就只能这样被人到处撵。”

  郑国强骂了一句:“这条老狗,到处瞎咬人。”

  他也不知道盖怎样解决面前的困局,就只能狠狠地骂他能骂的人。

  陈凤霞早就失望了一辈子,不敢指望丈夫能拿出个章程来,只好在心中盘算。

  实在不行,明天就跟张主任说开吧。他们家正在翻盖房子,暂时住不了人,想在活动中心凑合一阵。

  准备两条烟,弄瓶酒,应该能说通。就是这额外的开销让人心痛。

  要不,干脆送几斤油吧。

  先前她听小赵他们说现在的油不香,没有乡下自己榨的菜子油好吃。

  陈凤霞正思忖着,夫妻俩已经走到了租房门口。

  时候不早了,外头乘凉的人却还没有回去睡觉的意思。大家都热的吃不消。

  瞧见他们回来,房东老太太就扯着嗓子喊:“郑老板,你家要是不租房子了提前讲啊。我这边还有好几个人等着找房子没下脚的地方呢。”

  旁边乘凉的人笑:“郑老板肯定是发大财唻,好几天都不着家怕不是住宾馆了吧。”

  说话的时候,这些人还眼睛一个劲儿地在郑家人身上剜,像是能刮下什么油一样。

  陈凤霞心中冷笑,面上却不显:“哎哟,我家老郑回老家扛米的,我带小孩去亲戚家待了两天。要发财也是奶奶你发财,哪轮得到我们啊。”

  房门一关,她就落下了脸:“五层楼,我就要盖五层,我看到他们阴阳怪气的就火大。”

  郑国强安慰妻子:“人家也没说什么。”

  “没什么?冷嘲热讽的,我受够了。”陈凤霞一屁股坐在竹床上,压低了声音跟丈夫算账,“一楼堂屋招待客人的地方,二楼我们住,三楼四楼等明明他们大了,也好住的宽敞。五楼不得先空下来啊。你妈现在看着结实,等年纪大了,身边能少得了人照应吗?她再怎么样也是你妈。就你家老大跟那个嫂嫂,到时候你看他们会是服侍人的样子吗?”

  郑国强没想到妻子在上元盖房子居然还想到了他老娘,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你真是。”

  真是什么啊?真是圣母。

  嘴上讲两句漂亮话的圣母谁不会当。

  上辈子女儿就批评过她这个当妈的不会做人,干得比谁都多,亏得比谁都厉害。明明讲两句漂亮话就能糊弄过去的事,她非要嘴上不饶人。

  何必呢。

  做人可比做事重要多了。

  这辈子,她也要学着讲漂亮话。

  陈凤霞叹气:“行了,也别我真是了。明天你去工地上,到房山换点儿山芋粉吧,掺在面粉里头一块儿吃,也算是搭着来。”

  房山算是江海的郊区了,距离郑国强干活的工地倒不远。顾名思义,当地就是山丘,没有水田,房山本地人就靠着种山芋土豆花生这些农作物为生。

  这些粗粮能卖出什么价钱来,就算早十多年前家庭责任承包到户,国家开放农产品价格,大部分农民都过了两年好日子的时候,房山人也就是混个肚子饱。

  计划经济的年代,大家为了不饿死自己吃了多少山芋土豆,现在有大米白面了,谁愿意吃那些噎死人的粗粮啊。

  后来还是政府规划将房山变成了风景开发区,当地人整体拆迁出来,才结束山地刨食的生活。不然用房山人的话来讲,苦日子不知道还要过到什么时候。